编者按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关键少数”表率作用,以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此,本刊特推出一组封面文章,充分展示人民法院的“关键少数”在管好班子、带好队伍、作好表率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并邀请基层法院院长与专家学者撰写心得体会与理论文章,有力展示“关键少数”的责任与担当,以飨读者。
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
文 | 本刊记者 朱雅萌
千古兴业,关键在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在与最高人民法院新任厅级领导干部集体谈话时,围绕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关键作用、在新岗位做出新成绩,提出了“以提高政治能力践行对党忠诚,把党的绝对领导贯穿始终”“以九分落实体现实干担当,为人民司法事业履好职尽好责”“以抓管理强作风压实工作责任,有效激发动力活力”三方面要求,希望大家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新时代审判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作为“关键少数”,法院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水平,直接关系以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践行与实效。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做好表率……一直以来,各级法院的“关键少数”主动扛起从严管党治院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扑下身子直接抓、带领大家一起干,努力以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01
切实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
发挥“头雁”效应
审判执行是人民法院的中心工作,把案件管住是把队伍管好的落点。张军院长强调,案件质效怎么样,“关键少数”是关键,管理必须跟上。
一直以来,各级法院认真总结审判实践中案件质效不高等问题,不断细化完善院庭长“阅核”制度,把院庭长依法应尽的审判监督管理职责承担起来。同时,通过科学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和自上而下的提醒、督促,提升院庭长审判管理效果。
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4年,各级法院院庭长办案1113.3万件,同比增长7.6%;阅核案件1202.7万件,经阅核案件上诉率、申诉申请再审率较同期均值分别低0.78个和0.74个百分点。
“院庭长回归审判一线带头办案,是兑现司法公正、回应群众期待的生动实践。”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王锦熙表示。
一直以来,宁德中院党组高度重视审判机制创新,坚定不移地完善司法责任体系建设,下发《关于院庭长办理案件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健全院庭长办案考核机制,对院庭长办理案件的类型、数量等提出明确要求。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宁德全市法院179名院庭长办结案件13427件,占宁德全市法院办结案件数的50.15%。
近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的党组会上,院长黄伟峰对长期未结案件清理攻坚情况进行通报:截至2025年6月底,6个月以上未结案件同比下降61.79%,12个月以上未结案件实现动态清零。审限内结案率达96.21%,同比上升2.09%;案件平均结案时间为68.06天,同比下降18.26%。这组数据,清晰地反映出了六合法院铁腕“清淤”、重拳“疏堵”的显著成效。
“案件长期未结是制约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因素,不仅增加了当事人诉累,也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清理长期未结案件工作是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更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应有之义。”黄伟峰说。
如何让大家真正急起来、动起来?六合法院从树牢“大管理观”开始,健全党组、院庭长、审委会、审判管理部门、员额法官全员审判管理责任体系,健全审判质效动态监测、每月会商、督促督办等机制,形成全链条落实管理责任。制定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细化案件评查工作,增加评查频次、扩大评查范围、通报评查结果,将评查结果与法官奖惩有效贯通,将长期未结案件与预超期案件作为负向评价指标纳入承办法官、承办部门的年终绩效考评范畴,倒逼提速增效。
六合法院审管办副主任樊兵说:“通过挂图作战,院领导读到了全院收结案态势和质量效率变化趋势;庭长读到了本部门与自己及其他部门的差距;法官个人则可以发现自身优劣所在及在院里的排位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官自我管理,不断激发出内生动力,有效推动着清理积案工作从‘催人跑’向‘加油干’的转变。”
为防止院庭长办案走过场、委托办案和挂名办案,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建设了监管机制,将院庭长办案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建立定期通报制度,由各基层法院按月通报入额院庭长办理案件情况,高院定期通报全市法院院庭长办理案件整体情况,形成刚性约束机制。同时,探索利用新媒体及时发布院庭长审理案例动态,营造院庭长带头多办案、办难案、办好案的良好氛围。2025年上半年,天津市三级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多数向好,设有总体合理区间的全部13项指标均处于或优于区间,审限内结案率、超12个月未结案件比等效率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个基层法院审判庭的月均办案量动辄数百,在坚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基础上,除了必须阅核的案件,“一庭之长”如何对其他在办案件进行监管呢?
上海数字法院建设,为更主动的“智慧监管”插上“翅膀”。
据了解,在数字法院建设过程中,上海法院针对审判领域的“易错点”,研发推广700多个应用场景,其中近400个场景已嵌入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法官办理同类案件一旦触发场景模型,平台不仅向承办法官推送提示预警,还将其同步推送相关审判庭负责人,实现“智慧监管”。
“我也逐渐养成了每天查看数字监管平台的管理习惯,因为能够切实感受到,用数据、技术、系统进行监督管理,比‘人盯人’更加全面、精准、高效。”上海金融法院综合审判一庭副庭长孙倩表示。
“调”以务实,“研”以致用。不久前,在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学研”基地内,第7期“审学研”驻院研究员、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鉴铭宇就《院庭长案件阅核工作机制调研分析》与《司法大数据分析方法与结果运用》两个结项课题作汇报分享。鉴铭宇以阅核工作机制的理论基础和制度价值为依托,总结阅核工作机制在落实司法责任制等方面发挥的重要成效,剖析制度优化与执行层面的突出问题,深入思考进一步发挥阅核工作机制优势的举措,真正以改革的思维解难题、破困局、促提升。现场学习氛围浓厚,讨论热烈。
抓班子、带队伍、强监督,各级法院的“关键少数”主动担当作为,层层压实审判管理、队伍管理责任,“头雁领飞、群雁齐飞”的引领效果更加彰显,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02
压实关键责任
夯实基层基础
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吹响法院脱薄冲锋号以来,不少相对薄弱基层法院(以下简称“薄弱法院”)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长期困扰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多项劣于合理区间的指标不断向好。
张军院长在与薄弱法院院长座谈时指出,“薄弱,主要是人的问题;脱薄,也要从主观上想办法。‘关键少数’尤其要在脱薄争先中发挥关键作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人民法院是全国首批薄弱法院之一。“院庭长监督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13名院庭长2023年办结各类案件2114件,仅占全院结案数的28.02%。”这一“病灶”在高院、中院会诊时尤为显眼。
“抓主体责任,抓监管责任,关键是要抓住‘关键少数’的责任和担当。”对于“关键少数”在脱薄争先中的作用,盐池法院院长胡超有着清醒的认识。
据了解,盐池法院《关于相对薄弱基层法院的整改方案》中列明的5个方面16项致薄问题、整改举措及整改目标的落实,桩桩件件都离不开“关键少数”的引领和监管。
此外,在阅核制的落实方面,盐池法院在阅核“四类案件”和列入刚性监管范围的“非四类案件”基础上,明确将上诉率、发改率较高案件类型,以及法官办理的上诉率较高的案件纳入弹性阅核范围,不断细化完善有关规定。截至2024年12月底,盐池法院院庭长共阅核案件1545件,提出具体阅核意见374条。在涉及基层法院的指标中,该院有2项全区排名靠前、9项同比趋优,大部分指标均优于或处于合理区间。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批准,盐池法院在一年内顺利实现脱薄出列。
同样作为首批薄弱法院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人民法院在被确立之初也面临着队伍建设存在短板的窘境。
“我们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旧观念,适时起用年轻干部,切实以工作实际需要为中心,综合考量班子成员的年龄、性别、专业、任职经历和个人意愿等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调整,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被问到如何让“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时,磴口法院院长李明虎滔滔不绝。
磴口法院在修订完善《磴口县人民法院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制度》《磴口县人民法院党组意识形态责任制清单》、切实履行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同时,还对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完成了对在同一岗位任职10年以上干部的交流。
“干部在一个部门工作时间过长,思想容易僵化,视野和思路不够开阔。工作岗位的变更、环境和任务的变化能够促使交流干部迅速转换角色,自觉学习,拓宽视野,增添新本领。”磴口法院政治部主任谢秀艳表示。
据悉,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把加强薄弱法院建设列为三级法院“一把手”工程,在领导班子选配、干部培养锻炼、人才支持等方面持续加大对薄弱法院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薄弱法院所属地方党委主要领导通过召开常委会、书记专题会、现场办公会等方式,协调调动各方资源,及时选配领导干部、统筹推动干警职务职级晋升,打开了法院脱薄工作的整体格局。
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第二批薄弱法院刚确定,脱薄工作立刻马不停蹄开展起来。
2025年4月3日上午,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召开加强山西省薄弱法院建设推进会,总结首批全国薄弱法院脱薄经验,部署首批省级薄弱法院和新增补全国薄弱法院脱薄工作。
9名基层法院院长在会上谈感受、讲变化、表决心、提建议,展现了奋力争先、不等不靠,给自己上发条,把各项工作往前赶的决心,展现了全体干警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过硬的工作作风,也展现了全省法院真正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融入职责中、落到行动上的具体实践。
山西省阳曲县人民法院是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第二批薄弱法院之一,也是人民法院出版社负责联系帮扶的法院。2025年4月21日至25日,记者跟随人民法院出版社“大槐树”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赴阳曲法院蹲点调研。在这里,记者看到了阳曲法院党组积极推动脱薄工作落实,正视现状、奋起直追的良好精神风貌,学习到了阳曲法院开展各项工作的有益经验,与阳曲法院青年干警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上了一堂难忘、深刻又生动的实践课。
张军院长指出,过去一年脱薄工作取得的成效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充分证明事在人为、抓与不抓完全不同。一年多以来,各薄弱法院深耕审判执行主责主业,“关键少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压实关键责任,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得到夯实。
03
坚持以上率下
驰而不息强化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重在自觉。当前,正值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节点,对人民法院而言,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牢牢抓住“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以上率下带动全院、全员强作风、守纪律、树形象。
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司法审判工作实际,研究贯彻落实举措。会议强调,作风建设关键在“关键少数”。院庭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以更严标准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要落实从严管党治院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层层传导压力,以严的氛围树立正的风气,激励干警心无旁骛干事创业。要做实严管就是厚爱,对司法作风问题重拳出击、露头就打,抓早抓小抓端倪,让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化对作风建设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筑牢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想根基,切实增强履职担当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7月2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夏道虎以“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忠诚履职担当”为题,为江苏高院机关党员干警讲授专题党课。夏道虎指出,要推动全省法院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坚持以上率下,在筑牢政治忠诚、严格遵规守纪、狠抓问题整改、压紧压实责任上做表率,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院,持续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在云南,6月30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首场“云岭司法讲堂·院长论坛”开讲,7位法院院长分享了抓“头雁”示范、强司法根基、抓好“九分落实”的有效措施。云南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宏伟要求全省法院要聚焦定分止争这一目标导向,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担当本领,围绕锻造法院铁军这一根本保障,以过硬能力作风支撑担当作为。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云南高院出台《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实施细则》《编外聘用人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推动“关键少数”将敢抓敢管、严抓严管的责任担起来,持续加强队伍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将持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齐飞”,做优审判管理,提高审判质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本期封面及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13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71期
来源:中国审判
编辑:孟祥宇
牛配资-牛配资官网-配资炒股合同-山西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