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美国“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缓缓驶入菲律宾马尼拉港,这是自去年底该舰开始在日本前沿部署以来的首次访问菲律宾,也是美军航母时隔18个月再次造访这个东南亚国家,上一次航母停靠马尼拉是“卡尔·文森”号。
菲律宾国防部长显然认为“华盛顿”号的到来能为自己提供强大支持,便公然提出了一个荒谬的要求——中国必须放弃核武器,才能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面对这种毫无根据的言辞,中方选择了用行动回应,划定了一条红线!
在“华盛顿”号航母的身影刚刚映射在马尼拉湾,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让人哭笑不得的观点:如果中国想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就必须先销毁自己的核武器。这番话看似正义凛然,实则充满了荒诞和误解。实际上,《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核心内容是防止核武器进入东南亚地区,要求核大国承诺不对这些国家使用核武器,而并非要求任何国家“自废武功”。中国早已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表示愿意签署该条约。相比之下,菲律宾的“盟友”美国,却依旧以“需要研究”为由回避签署。
展开剩余80%面对着港口中停泊的核动力航母,菲律宾不去关注真正的威胁,反倒向一个一直支持无核化的国家提出不合理要求,这种荒谬的行为,反映出他们似乎急于表现对美国的忠诚,递上“投名状”。这种做法的目的显然不仅是为了所谓的和平,更多的是在借助美国的威风来为自己壮胆,在舆论上激起波澜。
菲律宾之所以如此卖力演出,实际上是在借助南海的局势来掩盖国内的焦虑。马科斯政府目前正面临经济和政治上的重重困境,炒作南海问题,借此吸引外界关注,似乎成了一剂“转移视线”的“灵丹妙药”。通过将自己与美国捆绑,菲律宾试图提升自身的“战略价值”,从而换取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帮助缓解国内压力,这一做法与美国的战略不谋而合。
事实上,美国早已看中菲律宾这个“前沿代理人”。菲律宾不仅是美国“印太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更是一个理想的棋子,能够有效消耗中国的资源与精力。而航母的到访不过是开始,真正更为重要的是那些逐渐增多的美军军事基地,目前已经从5个增加到9个,其中不少部署在吕宋岛,紧紧把控巴士海峡,离台湾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菲律宾可能认为自己是这盘棋局的操盘手,实际上,它只是这盘棋盘上的一个关键棋子。更令人担忧的是,已经运抵菲律宾的先进武器。美军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已在吕宋岛的机场部署,这些导弹的射程可覆盖中国东南沿海,等于把一把尖刀直插中国的心脏。今年美菲联合军演期间,一种可以由运输机快速部署的反舰导弹系统也被运到了巴丹群岛,紧邻巴士海峡。
这意味着,菲律宾的岛屿正在逐步被改造成“移动火力平台”,美国意图明确:通过菲律宾构建一条针对中国的“导弹链”。而菲律宾所依赖的“保护伞”,正逐步变成一把巨大的“瞄准镜”,将其从一个原本可以左右逢源的缓冲地带,变成了一个潜在的战场。
面对美国和菲律宾的这一系列行动,中方选择了不在口水战中纠缠,而是采取更加直接的回应。就在“华盛顿”号航母驶入马尼拉港的当天,中国的轰-6K轰炸机编队,携带射程超过400公里的鹰击-12反舰导弹,飞临黄岩岛上空。这不仅是常态化的战备巡逻,更是一个无需言说的警告:任何风吹草动,解放军的严密监控与火力覆盖随时准备应对。
有趣的是,当中国的轰炸机在南海展现出强大的打击能力时,那艘被寄予厚望的美国航母,却安静地停泊在马尼拉港,选择了“战术性回避”。这一进一退,所谓的“航母威慑”便显得毫无威胁,而在外交层面,当被问及《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时,中国外交部迅速表态,表示支持签署该条约,而美国则依然含糊其辞,这种反差形成了强烈的讽刺。
中国通过实际行动划定了红线,向菲律宾传达了明确的信息:想通过军事威胁和舆论攻击改变现状是行不通的。菲律宾似乎天真地以为,只要抱紧美国的大腿,就能在南海获得更多利益,但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最终可能会将自己置于险境。美军的导弹基地逐步布满吕宋岛,菲律宾的岛屿变成反舰阵地,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缓冲区,而是一个注定成为第一波攻击目标的靶心。
一旦冲突爆发,那些远道而来的航母或许能够随时撤退,但生活在马尼拉的2300万民众又能去哪里?《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本应是为地区国家提供保护的盾牌,中国也愿意为此提供保障,但菲律宾防长却将其视为攻击中国的工具,破坏了这一本应为所有地区国家带来安全的条约。
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毁长城,将自己暴露在潜在的核威胁下。毕竟,南海的潮水终究会退去,届时谁是真正的棋手,谁又会是那个裸泳者,结果将会一目了然。
发布于:天津市牛配资-牛配资官网-配资炒股合同-山西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